首页 > 新闻中心>行业动态>金融直播“有点乱”,防范风险要及时

金融直播“有点乱”,防范风险要及时

2020-11-06 15:24:12 栏目:行业动态 查看(454)

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双11”,各行各业使出浑身解数来营销自家商品,直播带货当仁不让成为各个商家营销产品的新利器。这其中,也有很多金融机构的身影。但是,金融直播营销在提升客户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风险,损害了不少消费者的利益。对此,10月28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防范金融直播营销有关风险的提示》(以下简称《提示》),提醒社会公众注意甄别金融直播营销广告主体资质,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和渠道购买金融产品;认真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重要信息和风险等级,防范直播营销中可能隐藏的销售误导等风险;树立科学理性的金融投资、消费观念。

金融直播营销风险何在?

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称金融直播营销主要有两类风险。一方面,金融直播营销主体混乱,或隐藏诈骗风险。包括无资质主体“鱼目混珠”,直播平台信息设置混乱,非专业人士误导或欺骗。另一方面,直播营销行为存在销售误导风险,如虚假或夸大宣传,偷换概念、简单比价,信息披露、风险告知或提示不到位等。

记者打开抖音,输入“理财”二字,既有讲授理财经验的,也有介绍理财产品的,很多标题都起得十分吸引人眼球,如“每月存一千,十年存百万”“这个年入300万的方法你想到过吗?”“大学生月入10万的秘密”……这些视频往往点击量很高,十几万、几万不等。搜索“保险”“贷款”二字,这样的直播内容更是不胜枚举。这些所谓的专家说的真得靠谱吗?实际情况真如他们所言吗?

“灵魂三问”之后再“剁手”

消费者在观看金融直播、购买金融产品的过程中还是要多打几个问号,知己知彼才能守好“钱袋子”,才能稳赚“金融钱”。

一问这些金融机构、中介机构或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质。可以上企查查查询金融机构信息,可以查看播主是否有金融机构的工号,甚至可以打电话去播主的单位询问是否确有其人、销售的产品确有其物。

二问是否全面了解金融产品的信息。比如,对于贷款产品,要了解产品的特点、申贷条件、贷款利率是日利率还是年利率、贷款期限等;对于保险产品,要了解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除外责任、缴费要求等;对于理财产品,要了解理财产品的风险等,不能只看收益而忽视风险。对于一些直播中播主未提到的信息,一定要询问清楚,对于“保本无风险”“保收益”等容易误导消费的说法要保持警惕。

三问自己是不是切实需要这款产品,所产生的风险自己能不能承受得了。直播带货模式往往是一对多的销售模式,播主无法甄别每一个消费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也无法做到一对一服务,这种情况下,需要消费者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需要其全面了解金融产品信息,更需要消费者审慎评估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不能看到高收益就一哄而上,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

疏、堵结合让金融直播营销更规范

金融直播营销潜藏这么多风险,要不要下个“封杀令”?其实大可不用因噎废食。正如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所言,网络直播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营销创新手段,电商行业可以用,金融行业也可以用。对于金融直播营销问题,应“疏”“堵”结合。一方面,要鼓励金融机构和具有资质的专业人士开展规范网络直播,以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形式推介,让金融产品和服务精准触达客户,提升客户体验;另一方面,要建立金融网络营销规范,防范非法金融直播带来的危害;公安、网信等部门联手,加大对借助直播非法敛财、误导用户的平台、账号打击力度。

总之,金融直播营销是提升客户体验的一个“新利器”,如何让其作用最大化,还需要各方协调联动。直播主体应在取得相应金融业务经营资质的前提下自行开展或委托他人开展金融营销宣传活动,金融机构应规范本单位开展线上直播营销的人员的销售行为,监管、公安、网信等部门也应加大对违法违规金融直播营销的打击力度。当然,消费者也应该不断增强金融知识、提升识别风险的能力,同时量入为出,合理投资。

来源: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TPM咨询/5S、6S、现场管理咨询/精益生产管理咨询/互联网交流

郑重申明:华谋咨询技术(深圳)有限公司以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该案例作为工作成功展示!
微信二维码
© 2004-2024 华谋咨询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侵权必究 粤ICP备05099253号 本站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